PMSWealth

面对不足的公积金存款,有效的资产规划至关重要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1日,高达35%的54岁马来西亚公积金(EPF)会员,其账户存款不足1万令吉。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退休金融安全的威胁,也强调了资产规划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在马来西亚,公积金一直是大多数人退休规划的核心,但现实情况表明,依赖公积金存款独立保障退休生活越来越不现实。存款不足的情况迫使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和策划我们的财务未来。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认真考虑和实施全面的资产规划策略。资产规划不仅包括储蓄和投资,还涉及如何有效管理这些资产,以确保在退休时有足够的资金可用。 我们必须意识到,良好的财务规划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以下目标: 1. 确保稳定的退休收入:通过多元化投资,减少对单一收入来源的依赖。 2. 缓解财务风险:通过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保护资产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3. 税务优化:通过有效的税务规划,最大化资产的增长潜力。 4. 家庭和个人需求的适应:考虑家庭和个人未来可能的需求变化,如健康状况变化、住房需求等。 当然,资产传承也是个关键环节,尤其是在指定公积金(EPF)受益人方面。不仅仅是关于将我们辛勤工作的成果传递给下一代,更关乎于确保这一过程的顺利与高效。 我们必须认识到,正确指定公积金受益人是资产传承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不仅可以确保我们的积蓄在我们离世后能够迅速且正确地分配给我们爱的人,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或家庭争议。 在资产传承规划中考虑以下要点至关重要: 1. 明确指定受益人:确保您的公积金账户已经有明确且更新的受益人名单。 2. 考虑受益人的需要:在指定受益人时考虑他们的当前和未来的财务需求。 3. 及时更新信息:任何生活状况的改变,如结婚、生子等,都应该及时反映在受益人名单的更新上。 4. 寻求专业建议:资产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考虑寻求财务顾问或律师的专业意见。 通过细心规划您的公积金受益人,您可以确保您的资产在未来得到合理且有效的分配,从而为您的家人提供安全感和财务稳定性。 现在是时候行动起来,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财务安全做出明智决策。通过综合性的资产规划,我们可以为不确定的未来做好准备,确保我们的退休年华安稳舒适。  

Read article
未立遗嘱 须根据LA分配遗产

资讯来源:《星洲财经-投资周刊》 我们想要脱售父亲个人名下的房产,这间房屋是他买来投资,还有贷款未还清,目前空置,父亲逝世已经半年了,他生前并没有立遗嘱,程序是否是比较麻烦? 纪小姐说,另外一间房屋,目前是我和母亲一起居住,父亲生前也住在这间屋子,房屋的贷款已经还清。 我有一位哥哥和一位姐姐,他们都已成家,并且有自己的房屋,分别住在别的城市。 此外,父亲还有信托基金和存款。请问:“林律师,现在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答:林若辉律师回答纪小姐的问题时指出,纪小姐爸爸生前没有立遗嘱,她爸爸留下的遗产将通过遗产管理书(Letter of Administration,简称LA)处理,所需的时间会比有立遗嘱的人士较长。 可启动贷款保险还贷 假如纪小姐爸爸生前投资该房产单位,有购买贷款保险, 就是我们常说的MRTA,那么可以启动该保险偿还房屋贷款分期。 林律师说,假设没有购买房屋贷款保险,那么在等待遗产转移给受益人期间,需要按时偿还房贷分期,避免被银行追讨,进而列入黑名单。 关于要脱售该房产单位,在遗产转移程序办妥之前,那是不可行的。建议纪小姐过渡期先将房屋出租,至少有租金收入,特别是假如纪小姐爸爸生前没有购买房屋贷款,租金可以用来偿还一部分的分期付款。 纪小姐提到父亲还有信托基金和存款,这些都要等到领了遗产管理书才能转移,在与律师接洽时,需要提供律师楼遗产执行人的名字。 不过,纪小姐没有提及目前她与母亲居住的这间房屋,是父亲与母亲联名,或是父亲一个人的名字,不管怎样,这些都可以在办理遗产转名手续一起处理。 如果纪小姐母亲不能出任遗产执行人,那么纪小姐可以和哥哥、姐姐商量,大家同意委托由谁担任遗产执行人,达致共识后就比较好办事。 林律师补充,由于纪小姐爸爸生前没有立遗嘱,他遗留下来的资产,将根据遗产分配法令加以分配,就是配偶二分之一,子女二分之一。 以纪小姐的情况,就是妈妈50%,纪小姐、哥哥和姐姐平分另外的50%。 若祖父母健在可获分配 这里要补充一点,不晓得纪小姐的祖父,祖母是否健在,假如还健全,那么纪小姐父亲遗留下来的资产,根据遗产法令的分配,将是不一样的比例。 林律师说,根据1958年遗产分配法令,假如逝世者父母、配偶都健在,而且有子女,那么他留下来的资产,不论价值多或少,父母和配偶各得四分之一,子女四分之二,简单说就是父母25%,配偶25%,子女50%。 另外,纪小姐父亲除了购买信托基金,是否还有购买保险,假如有购买,信托基金文件和保单,是否有写受益人的名字,这些都要查看清楚。 当然,纪小姐和家人需要聘请律师代劳,协助处理父亲去世后,遗留下来资产的转移手续,律师在了解情况后,将会提出如何加速处理的方案。 公寓贷款未清 可否只签买卖合约转卖? 邱先生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准备将他的店屋公寓,转卖给他的侄儿,该店寓的贷款还没有还清。请问:“是否可以只做买卖合约,然后由侄儿继续供还银行贷款?” 谢谢。 答: 购屋者协会中文组主任陈锺灵说,任何人要转移产业拥有权给另一方,必须确保还清原有的银行贷款才行。 他说,以邱先生的情况,可以由他侄儿申请店屋公寓的贷款,将邱先生的公寓货款还清,赎回有关产业,然后将产业的名字注册在侄儿贷款的银行,过后由侄儿每月按期偿还,这样处理都双方都好。 为何这样说?假如邱先生侄儿没有按期偿还,或者拖延偿还分期付款,对邱先生的纪录并不好,而且不另外签署贷款合约,也不符合法律程序。 也许有人认为,这样可以节省律师费和印花税,但并不可行。我们估计,店屋公寓的价格不会过于高昂,律师费和印花税,也不会是一大笔数目,而且贷款合约的印花税,是以贷款数额乘以0.5%。 当然,签署买卖合约时,也需要支付印花税,开销会比较多一些,就是首10万令吉1%,接下来至不超过50万令吉2%,以此类推,举个例子,一个50万令吉的产业,需要支付的印花税是9000令吉。 印花税是转移产业拥有权的时候,支付给政府相关部门的费用,收费是以固定的比例计算。

Read article
5亿遗产待认领!公共信托公司积极追寻失联继承人

原文章来源:《星洲日报》 公共信托有限公司的阿末费依扎董事经理披露,公司内待认领的遗产已高达5亿令吉。他表示,这笔遗产来自于因各种原因未能领取的继承人,如搬家、地址错误或继承人不幸去世。目前,公司正与国民登记局及社区领袖紧密合作,力求找回这些遗产的合法继承人。 《阳光日报》报道,阿末费依扎提到,某些未领取的遗产案例可追溯至三十年前。若长时间内仍未找到合法继承人,穆斯林遗产将被纳入伊斯兰财库基金(Baitulmal),而非穆斯林的遗产将归政府所有。 别让你家的遗产成为 AmanahRaya的新成员,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Read article
遗嘱和信托的起源,智慧传承让爱永恒

在公元前2548年,即使信托概念尚未出现,也有类似信托的行为发生。 在古埃及时代,存在一种具有信托功能的财产规划和遗产继承制度,即【遗嘱托孤】。遗嘱托孤是一种古老的法律文书,旨在确保孩子获得适当的监护和财产管理。 在古埃及人去世时,他们可能会担心孩子没有监护人照顾,或担心财产被盗窃或浪费。因此,他们会在生前撰写 “遗嘱托孤”,规定去世后由谁监护孩子并管理财产。这份文件通常交给受托人,负责监护孩子并管理财产。 受托人管理财产,如房地产、土地、金钱等,并确保这些财产用于孩子的教育、生活和照顾。当孩子成年或达到特定年龄时,受托人可能会将财产移交给孩子本人。 这种遗产管理方式与现代信托概念相似,借助第三方管理资产,确保无法管理资产的受益人得到全部遗产,避免欺诈或浪费。

Read article
孩子成年了,父母是否需要更新遗嘱?

原文来源:《星洲财经》   “我们来自雪兰莪州,当年立遗嘱的时候,两个孩子都不到18岁。现在他们已经廿多岁,而我们也接近退休年龄。这里想请问林若辉律师,我们是否应该订立新的遗嘱,以取代旧的那一份?另外,希望林律师可以叙述立遗嘱的基本常识,例如立遗嘱的条件。如果个人在生前没有立遗嘱,他逝世之后,所留下来的遗产如何处理?” 朱达利敬上   林若辉律师回答朱达利的提问时指出,这位读者当年立遗嘱的时候,虽然两个孩子还不到18岁,除非是准备改换遗产执行人,那么就需要立一份新的遗嘱。   假如暂时没有想要改换遗产执行人,或者没有要修改遗嘱的内容,其实不需要订立新的遗嘱。   在马来西亚半岛和砂拉越,立遗嘱的人一定要满18岁,如果是在沙巴则需要满21岁。   个人在立遗嘱的时候,他/她必须是头脑清醒,立遗嘱者必须在遗嘱末端签名,以及写下日期。立遗嘱者的签名,必须要有两个人见证,见证人不是受益人,而且也不是受益人的丈夫或妻子。   说到遗嘱,这是一份怎样的文件,林律师说,遗嘱是一份依据法律程序做出的文件,说明立遗嘱个人在去世后,怎样处理他财产的心愿,以及由谁负责处理遗产。   必须根据法律形式和程序进行   一般来说,一张遗嘱牵涉四方面,分别是:立遗嘱者、遗嘱执行人、遗产受益人以及遗嘱见证人。   立遗嘱的人,我们称他为立遗嘱者(Teslator),立遗嘱者的个人代表,我们称他为遗嘱执行人,受益人就是那些在遗嘱里所列的受惠者,证人是指见证立遗嘱者签名的人。   个人若要立一份符合法律的遗嘱,他必须根据法律形式和程序进行,而且一份遗嘱必须是书写的。   遗嘱执行人如果不是受益人,以及不是任何受益人的另一半,可以见证这份遗嘱。这两名证人必须在彼此和立遗嘱者面前签名,遗嘱不需要盖印花。   普遍是以英文书写   虽然法律没有规定遗嘱需要以什么语文来书写,可是,如果遗嘱不是以国文或英文书写,当要申请遗嘱授权令,那么就必须要翻译成国文或英文。   任何的翻译,也许会出现争议。在我国,一般的遗嘱都是以英文书写。   关于公积金和保险是否可以列在遗嘱里,林律师说,在有提名的情况下,公积金和保险金是归给受益人的,它们不归在遗嘱里。   另一个人们常提及的问题,我们可以修改遗嘱吗?答案是:可以。我们可以修改遗嘱内容,例如要撤换受益人,每次立新的遗嘱,之前的遗嘱就会被取代。   没有遗嘱,遗产如何分配?   假如生前没有立遗嘱,一旦逝世后,所留下来的遗产将根据1958年遗产分配法令(1997年修正) 进行,遗产的分配比例如下: ●如果只有配偶健在(无父母,无子女) :全部遗产归配偶。 ●如果配偶和父母健在(没有子女) :配偶1/2,父母1/2。 ●如果只有子女健在(没有配偶和父母) :全部遗产归子女。 ●如果只有父母健在(没有配偶和子女) :全部遗产归父母。 ●如果配偶和子女健在(没有父母) :配偶1/3,子女2/3。 ●如果子女和父母健在(没有配偶) :子女2/3,父母1/3。 ●如果配偶,子女和父母健在:配偶1/4,子女1/2,父母1/4。 ●假如配偶、父母和子女从缺,兄弟姐妹可以100%继承逝世者的遗产。   如果没有遗嘱,死者的亲属需要决定谁是遗产的管理者(administrator)…

Read article
PMS Wealth 荣获 2023 马来西亚 50 大最杰出财务顾问

PMS Wealth 的创办人 Ivy Chong 和高级财务规划师 Chai Hong,都被评选为 2023 年“马来西亚50大最杰出财务顾问”。这项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在财务规划领域表现卓越,为马来西亚社区带来积极影响的财务顾问。   我们对他们的成就感到极度骄傲,这代表着他们在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对客户的承诺方面得到了行业的高度认可。他们的成功更加坚定了 PMS Wealth 公司的信念和追求:为客户提供最优秀的财务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财富目标。   这份荣誉不仅属于 Ivy 和 Chai Hong,也属于 PMS Wealth 的每一位成员,以及我们的所有客户。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让我们有机会致力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的财富管理水平。   恭喜 Ivy Chong 和 Chai Hong,也期待 PMS Wealth 在未来的财务规划之路上,继续创造更多辉煌的成就!

Read article
7月份资产传承路演

过去的一星期,我们在 KPJ JohorSpecialist 的 “资产传承路演”圆满举行,感谢所有出席的朋友们! 在这场路演中,我们分享了许多关于资产规划的重要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管理自己的财富。我们也深感荣幸能够听到来自各方的声音和见解,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未来,PMS Wealth 将继续举办更多类似的活动,向大家传播关于财富传承的重要性。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相聚,期待与你们一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Read article
6月份资产传承路演

财规有道,家庭如诗, 和谐、富裕,皆由此起。 传承财富,无需忧虑, 只因规划早,未来可期。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们在 KPJ Johor Specialist  举行“资产传承路演”,感谢能和到场的每一位朋友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帮助每一个人实现财富的持续增长和传承。 再次感谢所有的朋友们,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一起规划更美好的未来!

Read article
5月份资产传承路演

过去几天,PMS Wealth 在KPJ Johor Specialist 举办了“资产传承路演”。我们很高兴能够为大家提供有关财富传承、遗产规划和信托设立等方面的信息和建议。 感谢所有前来询问的朋友们,希望我们能够帮助您规划更好的财富传承计划,以及保障家人的未来!

Read article
不找律师,自己可以写好遗嘱吗?

遗嘱规划已经是数百年历史了,可是为什么大马有90%的人民还没有立遗嘱呢?   基本上是不是人人都需要立遗嘱呢?到底什么人才需要立遗嘱呢?   那么立遗嘱有什么好处呢?遗嘱是否可以自己DIY吗?   相信大家对立遗嘱有许多的迷思,有鉴于此我们与伙伴们安排了一场与顾客们近距离的讲座,让大家深入的了解遗嘱与信托如何在财务规划方面帮到我们。   PMSWealth 在7月16日下午2点于 Taman Nusa Bestari 的创新补习学院,举办了”资产传承讲座“, 让大家了解立遗嘱的重要性,由衷感谢今天出席 分享会的朋友们,也让我们近距离的传达 遗嘱与信托 规划的重要性,尤其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当中。   岁月匆匆与无常,让我们更珍惜光阴,和挚爱;后疫情时代,也让我们更认真的去了解与探讨资产规划与传承。   有限的传承,无限的关怀,后疫情时代,我们祝福大家安好!  

Read article